從養老走到吊橋大約是8.7K,我們的目的的是在1.5K後的白石駐在所,到訪當時步道為全線暢通,必須到駐在所就折返。這時不斷聽山友說駐在所的空地已搭滿帳,請山友不要在過去了;看來我們的計畫有變,得轉換陣地了。
下午3:30回到馬鞍駐在所,這裡的遊客都離開了,冬天的太陽下山早,更何況我們又在山區。趕緊整理營地搭帳,趁還有夕陽餘暉時把一切打理好,利用獵人原本取暖的木頭再次生火,驅走山裡的寒冷,這一晚我們5帳8人包場,享受一夜山林原野的日夜精華;這裡野生動物真多,晚上忽遠忽近的蟲獸聲伴著打鼾聲入睡,這夜可真精彩。
路旁枯木都長靈芝了
樹林裡可愛的菇類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真的不要看
還有紫色的菌類
霞喀羅即清代文獻的石加祿,曾在開山撫番之際和林朝棟率領的清軍衝突,《淡新檔案》記載「石加祿之番只知有威,而不知有恩也」。霞喀羅古道於日治大正10年(1921年)開闢,在霞喀羅事件之後逐步興建,路線橫跨今新竹縣尖石鄉與五峰鄉,由兩條警備道路——霞喀羅警備道路、薩克亞金警備道路所構成,日治時期命名為霞喀羅、薩克亞金警備道路,在當時多為日本軍警理番之用。霞喀羅古道是由清泉向東,經民生、松本、石鹿等部落,以及田村台、白石轉東北至秀巒之步道,迄今已有90年以上的歷史,現今古道部分路線已轉為提供一般民眾遊憩、登山、健行等用途,2001年,林務局將霞喀羅古道規劃為國家步道系統的示範道路,隸屬於霞喀羅-鹿場連嶺國家步道系統。內文引自/維基百科 霞喀羅古道
楓紅片片
青楓變黃了
這個菌絲也很可愛
森林裡的野菇很多,不認識的千萬別亂吃
馬鞍駐在所遺址,我們臨時的家
乾杯~~~野營快樂
獵人遺留藍白天幕剛好作為我們的活動區
我們的家
大夥通力合作建置一個焚火區,山林裡用火要很小心,記得離開要澆滅火源,並復原蓋土。
鐵人利用松酯製造火把
成功~~~放火達人粉厲害ㄟ
我們的晚餐蒜苗鹹豬肉
滷白菜
這一盆火是暗夜裡的奢侈
昨夜並沒睡好,但清晨醒來精神還不錯,也許是山裡面空氣好,芬多精讓人神清氣爽。清晨陽光灑落林間,金燦燦的太陽喚起一天的活力,我們收拾好背包,邊走邊玩的輕鬆往養老登山口,這趟霞喀羅古道之行還算完美,雖未能走完全程但也算圓了我多年的夢了;爬山對我來說是休閒兼拍照,我們家不愛攻山頭,只喜歡細細品味台灣山林的美,或許這也是給肉腳的我一點慰藉,這樣也就不會有爬山的壓力了吧?
清晨8點左右收拾完營地,出發離開
開心的霞喀羅之旅
沿途楓葉沙沙,好心情
大夥玩的不亦樂乎
快速通過崩塌地
美娟為了拍照變成路倒人 哈哈
霞喀羅之旅完成~~~
回到停車場取車
美好的END
離開霞喀羅來去秀巒吃午餐,順便到軍艦岩賞楓囉~~~不知溪床下的那一池溫泉是否還在?
延伸閱讀..........霞喀羅古道。秋紅背包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