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天FB跳出年度回顧,去年的這時候我們是在霞喀羅古道上…….天啊!已經過一年了嗎?這篇文章的照片已經躺在格子裡一年了?都過一週年楓葉也掉光了,我居然還沒將旅記完成?真糟糕,都快忘記當時的心情了;快快快,趁著還有一點點微薄的記憶力,記多少寫多少吧!
霞喀羅賞楓一直是我口袋中的名單,說了一年又一年,從小朋友還在上小學到現在小朋友都當完兵回來了,十多年下來總算念「成行」了,實在不容易,哈哈。
2018/12/14晚上下班一行人先夜衝至養老登山口停車場過夜,第二天一早起床才不用跟人家搶停車位;這裡公有停車位不多,大約十個而已,晚到的就只能停付費停車場,7:30以後可能連付費的停車場都沒位置了,所以一定要早點到。8點左右我們從登山口出發,沿途平緩好行,冬陽照著人暖呼呼的,雖然步道旁青楓未增色,但對山的岩壁上卻已透著點點金黃,心中不免期待著這趟霞喀羅的賞楓之旅。
8+2人團,右二查爾斯夫婦為一日遊
出發尋楓去
由養老段進入 步道一路平緩好走
霞喀羅(Syakaro)為泰雅族語的「烏心石」之意,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二鄉,是早期部落主要的聯外道路。日治時期日人修築警備道路,設立砲台及派出所,作為理番之用,現仍留有許多遺址。古道沿線翻越頭前溪及大漢溪的集水區,幽谷流霞,秋冬楓紅片片,是新竹地區知名的賞楓景點。
因為暖冬楓葉似乎尚未紅透
煞有其事的重裝 嘿嘿嘿
這樣的步道對鐵人家而言簡直是汙辱,因為這是幼兒級的步道 哈哈
對楓媽家也是踏青路線
看鐵人的表情就知道很輕鬆
霞喀羅養老段主要有三個比較主要的景點,這也是每年賞楓的熱門區域。從養老段入口處是古道的22K處(也就是古道終點),大約走到18.5K處是栗園駐在所舊址,這裡已不見駐在所的遺跡,只有整片竹林夾道的景觀,讓人不免想起電影「臥虎藏龍」的畫面;微風徐徐穿梭竹林間,一根根筆直的長竹隨著清風搖曳,竹林頂端是否有「李慕白」正頂著輕功御風而過呢?......我想我是想太多了,拉回現實繼續往前走吧!
18.5K栗園駐在所的遺址已被竹林取代
瞧見李慕白了嗎? 哈哈
霞喀羅古道以白石駐在所作為分界,由西為清泉段,往東為養老段。日治時期霞喀羅古道為理蕃警備道路,沿途設置不少警察駐在所,較大的據點如田村台、白石駐在所都配置火砲台,作為嚇阻震懾泰雅族之用。
看我的步伐也知道真的是輕鬆走的行程
經過木炭窯,古道有木炭窯的遺址就幾乎有駐在所
木炭窯遺址
這樹上的是刀痕還是爪痕呢?
這棵九芎的造型也很獨特
樹林裡還有舊時遺留下來固定電線的礙子
續行至17K處,這裡青楓越來越多,原來我們已經抵達馬鞍駐在所舊址了,這裡是步道中著名的賞楓點,許多一日遊的旅人都是在這裡折返,走了5公里的路程只為了來這裡看楓紅飛舞。馬鞍駐在所建置於1922年,1959年撤棄,是以最早來此墾荒的泰雅族人Mawan為名,這裡是古道知名的賞楓打卡區,可惜來的時間楓葉尚未大紅;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後繼續前行。
今日陽光真好,不知不覺就已經走到楓樹林了
帆布下是馬鞍駐在所遺址,這裡也是部落獵人的休息處.....也是當天我們的落腳點
這裡遍植楓香,是步道裡著名的賞楓點
薩克亞金溪支流
木橋旁邊有取水處,這裡是養老段最接近水源的地方,離馬鞍楓樹林區約1.5公里
過了17K後再續行約一公里路況就坍塌了,開始排隊拉繩陡下,接著再高繞,從這裡開始步道就沒那麼平順了,大約到14.5K處便是武德駐在所遺址(路旁一塊小空地),然後又下垂梯又高遶,真的很好喘,一直到13.5K終於看到白石吊橋到了。
步道崩塌處,排隊拉繩陡下
木繩梯區
新崩塌木棧梯區
到這裡已經快到白石吊橋了
薩克亞金溪二旁的山林楓樹最美,可惜不在步道上
流水與楓紅是最美的秋冬景致
看到橫跨在薩克亞金溪上的白石吊橋了
白石吊橋,建於日治時代大正十年(1921)橋長145公尺,深達90公尺,橫跨於薩克亞金溪上,是步道主要的交通樞紐,行走其間對搖搖晃晃的吊橋驚嘆遠不及深豁峽谷來的吸睛,美麗景象讓人忘記害怕,一個不留神我的鏡頭蓋就飛下山谷在這裡當新住民了,哀~~~~。
抵達白石吊橋
從吊橋上俯瞰薩克亞金溪
白石吊橋上留影
變葉木與白石吊橋
白石駐在所,舊稱「薩克亞金駐在所」,薩克亞金(Sakayachin)在泰雅族語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頭」,台灣光復後,改名為「白石派出所」。一般登山客會選擇在白石駐在所前的空地搭營過夜,我們在2018/12/15來的這天,駐在所聽說已經擠滿人,已無空間可搭營;再者當時清泉段尚在施工,無法全線通行,許多人都只到白石吊橋就折返。我們背著帳篷原想到吊橋下方水邊野營,抵達後發現附近並無腹地可搭帳,可搭帳之處也無水源,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回到馬鞍駐在所附近的楓樹林搭營,起碼腹地較大,至於水源只好從6公里處的水源地背過去了,還好只背1.5公里而已。
繼續上行1.5K是前往白石駐在所,今天到這裡為止,找地方吃午餐了
沒腹地搭營,大夥決定撤回馬鞍駐在所楓林區
再度爬上坍塌區
岩壁上的蕨類遇乾旱都捲曲起來,待大雨降臨再展生命力
取水中
腳下楓葉沙沙作響
原想白石橋下的溪床取水最近,可惜卻沒腹地搭營,再者落差太大,讓人不免心驚膽跳。大夥討論的結果決定退回馬鞍駐在所的楓樹林搭營,我想這是最好的選擇。
再抵馬鞍楓樹林區
未完待續.............霞喀羅古道。秋紅背包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