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假期第三天,離開東港,今天跟老爸Say Bye Bye後返北了,老公怕塞車想沿路玩回台北,其實重點是想去台南打牙祭,上回元宵節到台南看蜂炮都沒吃到台南小吃,這回說什麼也不能再錯過了。
第一站先到高雄橋頭糖廠,原想直接到台南十鼓糖廠,順遊奇美博物館,但因奇美沒事先購票而做罷,再者十鼓糖廠夜景較美,還是傍晚在去吧!
高雄橋頭糖場(免費入園)
園區有許多機械鐵件的裝置藝術
園區內綠蔭頗多
也保留了不少運糖時期的五分車
這幾棵老樟樹都頗有年歲了,默默的繼續守護土地
五分車的修護廠(機房)
【橋頭糖廠】
製糖工廠由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倡議,並由三井財團等業者籌備,推舉鈴木藤三郎為社長,1900年(明治33年)底勘查、擇址。歷經初建(1901〜1904)、擴建(1905〜1911)、完備(1911〜1945)等三個階段。第一工場成立於1902年,為臺灣,每日壓搾甘蔗量1000公噸;第二工場成立於1908年,每日壓搾甘蔗量1000公噸。第一、二工場於1958年合併。橋頭糖廠與小港糖廠於1966年7月1日合併,更名為高雄總廠。高雄總廠於1975年更名為高雄糖廠。高雄糖廠製糖工場於1999年7月1日停止製糖,改制為高雄廠。2006年台糖公司將工廠區及辦公區規劃為糖業博物館。(內文引自維基百科)
製糖廠內部,這些都是台灣早期的製糖歷史
如今只剩下偌大的廠房訴說著歷史榮枯
在製糖全盛時期這裡可是台灣農業物產的金雞母
木作的蔗糖儲存槽,刻劃著歷史痕跡
高雄糖廠舊稱「橋仔頭糖廠」,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創建至今已有112年歷史,被列為高雄市定文化景觀,有製糖工場、日式木屋、防空洞、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內文引自台糖橋頭糖廠簡介)
高高的煙囪訴說歷史的糖業歲月
橋頭糖廠腹地非常大,其中又將局部宿舍區租給藝術工作者與餐廳,帶動園區內的文藝氣息;高雄市政府亦不定時在糖廠內舉辦藝文活動,區內留有進駐藝術工作者之作品,與糖廠景物融為一體,成為最佳的裝置藝術。園區與高雄花卉農園中心由觀光五分車連結,兩邊的設施特色迥然不同,是學校戶外教學的最愛。 (內文引自台糖橋頭糖廠簡介)
這裡也有十鼓藝術的表演
【社宅事務所】建於1901年,結構融合了木造(屋架、基樁)、磚砌(牆身)、鋼筋混凝土(觀景台四柱),是台灣建築史上重要的工程。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採地上架高結構以利通風,迴廊和連續拱門造型則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內文引自維基百科)
糖業歷史展覽館
這裡有一系列的展示介紹糖業歷史與製程
園區裡保留不少運糖時期的火車頭
充滿童趣的藝術創作與糖廠景物融為一體
看著看著都童心未泯了
園區舊宿舍改裝後分租給藝文團體經營各式文創商品
這家開在園區裡的包子鋪是必吃商店,看著排隊的人潮就知道了
價格有點小貴,嚐鮮無妨
愛吃得我們當然是不會錯過的
午餐後離開橋頭糖廠往奇美博物館,先是被車潮嚇到,然後看到停車場滿滿的車子就放棄了,真的太可怕了,一旁十鼓糖廠的人潮也不惶多讓,算了下回再來好了。還好一旁的保安車站已過熱潮,讓我們稍有喘息之地。
保安與永康車站因地名關係曾造就了買車票的風潮....永保安康
但我卻為這木造車站著迷,這氛圍太棒了
南部有幾個木造車站保留完好,且都還在服役中。
既然來了就蓋個紀念章吧~
車站外頭有座日治時期舊警察廳的遺址
榕樹根爬滿了舊窗棱
目前這裡是公車候車站 ,可串連十鼓糖廠與奇美博物館及保安車站,作為一日遊轉運區
路過網路熱銷的蛋塔店當然也是要交關一下囉~
每回到台南都不會放過的杏仁豆腐冰,人好多..............
外帶來去對面的五妃廟吃下午茶
來去林默娘公園探路
風大,這裡真的是放風箏的好地方
這裡也是看夕陽的好地方
當然我們的重點在這裡......聽說這裡車床野營也不賴,不過這次只探路
晚餐無緣的阿財牛肉湯
連假台南小吃到處都是人
台南棺材板
沙卡里巴的炒鱔魚意麵
但稍後在往台南市也是人潮超多的,好不容易停好車吃到的鱔魚麵味道也不如從前,想吃的牛肉湯也賣完了,就連還在營業的也告訴我們不用排隊了,因為他們也沒食材了,松川滷味也早早打烊了……真是讓人灰心。原想在台南過夜的,這下子也沒心情了,繼續北上往嘉義在過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