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假期第二天,我們都知道往墾丁一定塞爆了,這次往山線跑,來去185線(沿山公路)逛逛;二個人的旅行只有大方向,隨遇而安囉~~~。
網路上找到卡悠峰瀑布,就是它了,沒去過就當探險吧!卡悠峰瀑布原名內獅瀑布或大門坑瀑布,位處排灣族領域,排灣族語稱「爪哩丟」意指懸崖之意,102年3月正式更名為卡悠峰瀑布,是屏東縣規模最大的瀑布。由北往南於台1線451.8K處左轉,3.9K過枋山橋後再左轉,進入芒果園的產業道路,沿途均有指標,約在車行3.75K即可到達瀑布停車場。
早上10點鐘往墾丁的人潮在林邊已經開始塞車了
「枋山」號稱芒果的故鄉,實至名歸,從台一線轉到枋山鄉道到處都是芒果樹
望眼所及都是芒果樹,景色不比玉井差喔 ~~~
再轉個彎就到卡悠峰瀑布了
卡悠峰瀑布景觀步道全程約510公尺,高度落差70公尺,步道沿阿士文溪溪谷上行,步行約30分鐘內即可抵達海拔260公尺的卡悠峰瀑布。
卡悠峰瀑布景觀步道起點
步道沿阿士文溪河谷拾階而上
步道旁的野花,長花九頭獅子草(爵床科)
雖是石階但平緩好行
步道對山有一崩塌地還在持續坍塌中
爬上這層樓梯就快到了
最後一段階梯
卡悠峰瀑布到了
40公尺高的瀑布由石壁宣洩而下,遠望石壁還蠻壯觀的,可惜水量少了些
用自拍棒自拍不求人到此一遊 ^^
我應該不是遇到騙集團吧?看到說明牌上的瀑布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枯水期與滿水期震撼度差這麼多?
離開卡悠峰後優哉的北上往185縣道(沿山公路)前進,看著對向往墾丁的車潮,有種很爽的快感,還好不是在車陣中,連假那個車潮真的太嚇人了。
走185線(沿山公路)第一個造訪的部落是「古樓部落」、「丹林部落」以及「來義部落」,不過這次沒有預先做功課,所以僅有走馬看花開車逛大街而已,回家後才發覺錯過了許多景點,更可惜的是居然路過了通往北大武的門戶「泰武部落」而沒順遊,下回自己回東港時在找時間好好逛一下這條185線上的原鄉部落。
排灣聚落的古樓社區
來義鄉人口數在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排名第一,也是全臺灣原住民排灣族人口最多的鄉。
來義部落,八八風災後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搬到新碑鄉南岸農場永久屋居住了,但還是有極少數留居。
駁坎上是百步蛇與陶壺,百步蛇是排灣族的守護神,陶壺猶如他們的母親孕育了排灣族人。
這片景觀駁坎捱過了88風災的摧殘
頭目家屋,來義部落也是八八風災的重災區,目前住屋已不多了
八八風災後河床都遭土石埋沒了,河床墊高約三層樓,隱約可見原本白色吊橋,原本部落裡的著名景點「大峽谷」已深埋在土石堆裡了。
逛著逛著看到了涼山瀑布的指標,想到了淒美的涼山情歌,那就也來去朝聖一下好了。也不知是今天運氣不佳還是怎麼了,熱得半死走了大半天的瀑布水量居然比卡悠峰還少,跟網路上的照片差太多了……這涼山情歌真的唱不下去了,下來後直接打道回府,還是回東港吃海鮮卡實在。
由入口處往涼山瀑布的步道,約需步行近一小時才能抵達瀑布
下回來一定要在夏天,冬季水量真的少得可憐
走了快一小時卻只見這涓涓細流,這真的是涼山瀑布嗎?
來的季節不對真的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