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11早餐過後開始整裝收拾回台北了。唉!真不想離開,高山上的感覺真的很棒,一想到又要回到烏煙瘴氣的台北就很煩,但這是現實,躲不了的。再次當個盡職的觀光客,最高的7-11便利店是不可被錯過的,聽說他已被旁邊的來爾富取代了最高的地位,只是它廣告打得凶有名氣唄!清境真的已經不清靜了,開發過度的民宿聳立在山坡上,各家都標榜自己歐風的特色,而我唯一有看到的特色就是〝貴〞〝好貴〞,還是露營實在,以天地為穹帳,盡情享樂!

下山後走了趟埔里「廣興紙寮」,再次回味一下蔡倫造紙的技藝,我們家已經是第三次造訪,兒子說家裡的扇子太多了,這次換做點別的吧!一人200元,從自己操紙到完成作品,整個過程約2小時,所有的小朋友都完成了一個紙文化的作品,各個愛不釋手。這是一個轉型非常成功的文化產業,有機會經過埔里別忘了來這兒感受一下老祖宗的智慧喔!

清境,台灣最高的7-11,一群玩瘋的男人們留影

 

 

埔里廣興紙寮

 

   埔里的手工造紙業,始於清末時期,以中國傳統的造紙術生產竹紙(竹紙亦稱草紙,主要以竹、稻草原料製造,是一種品質粗糙的普通紙,例如祭祀用的金紙即是竹紙的一種,泛指民生、宗教用紙)。日治時期,治台日人發現埔里的水質純淨,適合造紙,於是在西元1935年,日人橫溝大藏,在烏牛欄橋下(今埔里愛蘭橋)搭建工寮試驗造紙,但工寮隨即被溪水沖毀,橫溝仍在原地重建紙寮,後來工寮改建成木造廠房,廠名「埔里製紙所」,後有岩岸、三宅和內藤、大津山等日人前來開拓經營,從此改良自中國的日式造紙術開始傳入了埔里。                
   
日人奠定了埔里手工造紙的基礎後,直到台灣光復,經濟日漸發達,國內用紙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埔里的紙產業開始快速發展。至民國60年左右,台灣、日本、韓國開始經濟復甦,於是埔里造紙業除了供應台灣內銷外,開始外銷日本、韓國,而且供不應求,當時埔里的紙廠已經增加到50間左右,埔里成為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的供應地,並且為埔里紙業在國際間樹立了相當的地位,這段期間可謂是埔里造紙業的全盛時期。

古時造紙,一般搭寮於河邊取汲水源,由於河水不定時氾濫,所以設立之工作場域,並不舒敞寬大為主,反而以簡單、易於撤離之設施,做為工作的環境。故不以紙廠自居,我們叫做「紙寮」。
   
出生於埔里愛蘭台地的黃耀東先生,在35歲那年有鑑於當時埔里紙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愛蘭台地水質良好的造紙條件下,於民國54年創立「廣興製紙加工所」,投入埔里手工造紙業的行列,草創初期是一間規模不大的加工所,雖然是以代工為主,但黃老先生同時也致力於手工紙的研發改良以提高品質。民國62年加工所生產的紙漸入佳境,同年開始手工宣紙的內銷,並易名「廣興造紙廠」。民國80年成功研發高品質的手工宣紙,開始外銷日本與韓國市場,這段期間是廣興造紙廠的巔峰時期。後來黃老先生將廣興造紙廠傳承給第二代的黃煥彰先生經營管理。

民國80 年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傳統產業面臨重大的考驗,再者由於台灣的造紙業,因為競爭以及各種因素,從造紙器械的製造,造紙原料的處理、配方,紙張的抄製、烘焙、加工等技術,形成很封閉的產業,況且台灣也少有保存、推廣、教育紙文化的產業,於是黃煥彰先生率先推廣紙產業觀光計劃,並得到熱烈的響應,適時易名為「廣興紙寮」。另一方面廣興紙寮也計劃研發代表埔里特色的手工紙。終於在民國85年成功的利用茭白筍的筍殼及檳榔樹幹研發出「惜福宣」與「逢春宣」手工新紙,成為埔里最具特色的手工紙,這種以農產品的廢棄物再利用研製而成的惜福宣,不僅為台灣的造紙文化開創新的一頁,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經營樹立新的範例。
  廣興紙寮提供完整的手工造紙流程供遊客免費參觀,並提供專業導覽解說服務以及生產各種紙文化產品等,不但讓遊客明白如何將纖維漿料經蒸煮、漂洗、打漿、抄紙、壓水、烘乾等過程製造出珍貴的手工紙,設備紙藝教室讓遊客親身參與 DIY 造紙的樂趣,目前已經成為台灣地區知名的產業觀光景點,也是許多學校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

---------------------------------上列文章取自廣興紙寮網站  http://www.taiwanpaper.com.tw/

 

 

 

開始抄紙囉~


大小朋友都聚精會神的聽著解說

拓印時間,看我的厲害~

工作人員正在生產手工棉紙

半成品在燙板上烘乾,等會兒好加工



我們家的小夜燈完成,雖有些小暇疵但還算成功~

三天三夜的旅程,為我們帶來了知性與感性的享受,台灣山林的多樣化真的值得細細回味,這三天的行程有高山的開拓視野,有完成人生的第一座百岳,有知識性的蝴蝶與高山植物的收穫,更有人文的造紙文化做END,實在收穫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胖胖熊 & DEN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