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太平山開發之初,運材用蘭陽溪水流"放流"。民國十三年,完成第一架蒸汽集材機,土場至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帶動地方的發展,羅東成為集散重鎮。羅東林管處設置是在民國三十四年,主要為太平山林場伐木作業而設。伐木後利用太平山的地形坡度集材,滑滾至山地軌道再運至平地森林鐵路,然後由平地森林鐵路接運至羅東貯木場,貯放水中保持木材材質,週而復始直至民國七十一年,太平山林場結束了砍伐作業。經營導向由原先是生產林木,後來轉為育林、保林、綠化、森林遊樂等方面為主。
綠美化後的貯木池
池畔景觀步道
羅東林管處所掌理的這一大片土地,在早期可是自成一格的生活圈,裡頭除了有員工宿舍外,還有理髮廳、洗衣間、餐廳、澡堂、醫務室、托兒所、電影院、火車站等等各項設施,樸實的場景更吸引了許多鄉土電影來此取景,好不熱鬧。只是曾經滄海,隨著林業的沒落,林務員工一戶戶的搬離,房舍任其頹倒殘破,車庫內的火車頭,更在無知者的荒唐下秤斤論兩的賤賣,幾年前的一場大火,車庫燒沒了,林場更是蕭條得可以。每每聽著老公敘述往日的種種,更不免令人感慨唏噓。
池畔景觀平台
環池步道
三角埤貯木池,現已儼然成為候鳥的樂園
三角埤內綠色生態
貯木池池畔景觀
還好隨著週休二日腳步,現代人興起了懷古之旅,羅東林場便在這波旅遊的風潮下,而有了新的生命。新的竹林車站、老屋新裝、環湖步道、景觀雅座、藝文特區等等,宜蘭又多了一個私房景點。夏天午後,坐在池畔樹下,吹著徐徐和風,叫著一夏的蟬,享受著一季的悠閒。
環池景觀步道
池畔景觀步道
往三角埤的綠林竹橋
池畔景觀步道
火車軌道與池畔景觀步道
池畔樟木綠色隧道
舊鐵道的綠色隧道
車站內〝車箱咖啡雅座〞,利用車箱內的空間擺設情人雅座,塑造浪漫的用餐環境。
戶外用餐區
舊屋新裝
2007年中秋連假,帶著一群朋友到訪,先到對面的〝林場肉羹〞買了午餐到園區食用,小朋友也在車站的空地與火車玩得不亦樂乎。飽食後,再沿著環湖步道隨走一圈,池內的豐富生態與水鴨不時讓我們驚艷,藝文特區也有電視連續劇在拍攝,這個園區在歷經了幾年的蕭條後似乎又活了過來。再次甦醒,希望能用對的方式永續經營,可別再讓它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