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王】
據清誌記載,迎王建醮必定設宴祀王,東港亦然,當王駕蒞境安座,早晚各祀王一次,直到送王為止,祀王所進獻駕的食品有,糕品、茶、水果、水煙,亦有台灣特產檳榔。儀式在悠揚的古樂中進行,每項食物一一由大總理進獻,藉莊嚴的儒門禮儀,來表達東港鎮民對代天巡狩千歲爺的尊崇與信賴,以祈神佑賜福。
【遷船】
遷船,王船遶境也,舉行的時間在送王之前一天下午,七角頭各負責王船各項器具,船身、中桅、前、後桅和桅帆,前、後錠,隊伍浩浩蕩蕩遶行東港主要街道,雄偉的船身、神轎、班頭、內司、各級總理、吹班、轎班,每個團體無不是鏡頭下的主角。
當日下午,各戶準備牲禮、菜碗、馬草犒軍祭拜,感謝千歲爺及其兵將八天來的辛勞,每戶亦準備紙人(替身),為家人改運解厄,屆時委託千歲爺將承受歹運的替身帶走。當夜典務科人員,開始為王船添載,凡辦公用品,餐具、炊器、衣物、日常用品、食物等等,好讓千歲爺在回程中三餐無慮。
〈內文擷取 東港采風 http://www.otoroshop.com/ptming/new_page_48.htm〉
遷船前導車
活動第7天,遷船,王船遶境
扛著前、後錠遊行
船帆
王船桅杆
王船主桅杆
工作人員手上提的是他們的職務
又見掃街信徒
船上救生艇
陸上行舟
看著王船在街道上遶境好生感動,這樣的畫面只有迎王看得見
工作人員指揮著拿長竿的同仁將電線撐高
陸上同舟共濟,團結一至不負使命,這就是東港人對迎王的精神!
這幾天鎮上的鞭炮響徹雲霄
【和瘟押煞】
當王船正在添載時,廣場的另一端亦正進行和瘟押煞的儀式,在舉行舊俗之地方,除恭請代天巡狩千歲臨境出巡收邪除疫之外,亦得借重道士的道法、經文,奉請仙界高真,各界神衹、瘟神,高抬貴手不降疫疾。
若和瘟對頑劣的疫鬼無所作用時,道士亦再作一場押煞去穢的的武場,借八卦米篩、七星劍、牛角、油鍋、草蓆、掃帚、押煞旗所付予之法力,將各界煞神、疫癘一一押上法船,以達舉行平安祭典的最終目標。〈內文擷取 東港采風 http://www.otoroshop.com/ptming/new_page_48.htm〉
遷船後,王船回到廟前廣場裝載遊天河的用品以及煞神疫癘
典務科人員,開始為王船添載,凡辦公用品,餐具、炊器、衣物、日常用品、食物等等,好讓千歲爺在回程中三餐無慮。
活動期間廟旁〝顧更亭〞
【宴王】
自王駕駐蹕東港,早晚皆以素筵祀王,送王當夜子時,代天府殿內大設宴席,滿漢全席的菜肴一一陳列,由大總理率領各級總理,代表全鎮士農工商,呈請千歲享用盛筵,以表全鎮崇聖之意。屆時殿內燭火高照,沈香裊繞、笙樂揚起,內司將各式菜肴轉遞大總理,呈請千歲享筵,府內氣氛如誌書所載,「執事嚴格、跪進酒食」。
【送王】燒王船
最後一天之凌晨二點多,炮聲三響,參與送王之隊伍依序向鎮海公園行進,寬敞的街道此時已擁人潮,送王的地點更是水洩不通,當王船與七角頭就定位後,轎班、東隆宮人員、信眾共同合力將一袋袋的金紙、米豆包、替身等等,把王船堆成矗立的雄姿,面向回程,立桅、懸燈、升帆,一切就緒,恭請王駕上船。
時辰一到,道長用鋤頭開條水路直通外海,收錨鳴炮,火勢在沈香粉與金紙的助燃下,王船已被熊熊的火焰包圍,亦代表無形的王船已順風啟航,航向那遙遠的天庭。
依舊例王駕離去,立即偃旗息鼓,鎮內三天之內不得有鐘鼓、戲曲之聲,一恐王駕誤以地方再有迎駕之意而回,二防瘟神疫鬼尋跡而回。 〈內文擷取 東港采風 http://www.otoroshop.com/ptming/new_page_48.htm〉
活動最後一天零晨2點多,鎮海宮前人聲鼎沸全都為了今晨的重頭戲
鎮海公園內各個昂首期盼 等待王船的到來
裝載完成的王船緩緩向海灘推進
沙灘上二側堆滿了這幾天信眾們寄付的天庫,就等著燒王船時一起航向天庭
凌晨三點多眾人(只限男人)齊心將天庫以人力搬運至王船邊
清晨五點砲聲一響恭送巡守大人順風起程,航向天庭~~~
王駕離去,偃旗息鼓三天,東港小鎮又回復到昔日的安寧漁港。這三天漁船不能出海捕魚,只能在岸邊整理漁務,透過迎王祭典,期待再次出帆能有個豐收滿載的平安年~~~
下一科東港迎王2018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