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瓷器口回到飯店也沒睡意,於是偕同姪女一塊逛觀音橋商圈。重慶的商圈普遍都以商場模式呈現,有點像東區的信義商圈,只是規模更大些,不過逛街的環境還是台灣好,也許是山城的關係,感覺有點擠。飯店門口的遠東百貨我沒興趣,倒是對它生鮮超市賣的東西與地方小吃充滿好奇,看來回台灣前可以來這買一些乾料回去;會如此說是因為大姐說回台灣前還會在重慶過一夜,這樣才不會急忙忙的從萬州來重慶趕飛機。反正我對一切的行程到目前為止都是???就傻呼呼的跟著走唄~。
觀音橋商圈大廈羅列
重慶街道種了許多我最愛的銀杏樹,秋天來臨一定很美~
觀音橋地鐵(捷運)站出口
觀音橋商圈電器城
這些人在幹嘛.....???.....忙著看人下圍棋
觀音橋商圈噴水池...一天表演4場水舞,隨時都有等待噴泉的人.....因為時刻表都不準時,等到運氣好,等不到是正常的~~~
大樓新舊交替
看到前面這棟樓了嗎......那一面冷氣牆算算有幾台?@@"...好恐怖喔~~~
晚餐,姪女回宿舍後,大姐說她還是有點累想再飯店多休息一天,所以我又多一天可以在重慶瞎逛,早知道就做功課了,現在就算多一天在重慶我也不知要去哪?想跟 飯店一日遊的旅行團走時間也太晚了,無法預約,問櫃檯的服務員倒也好心的邀我一同參加她們員工旅遊,只是他們連要去哪都說不清楚我哪敢跟啊!只好跟櫃台買張地圖自己研究了。
一日遊也不能跑太遠,人生地不熟的只能帶張地圖逛,大姐還安排晚上到解放碑那裡吃飯,在到朝天門碼頭看夜景,那我也只能往渝中區逛了。於是三峽博物館、人民大禮堂、古玩街成了我口袋名單,明天就一個人去探險吧!
3/28天氣不錯,9點多一人搭上計程車往三峽博物館。重慶的交通真的很不優,到處塞車,喇叭聲不絕於耳;與司機先生閒聊,他一直很吶悶的說:重慶真的不好玩,商場全一個樣,到處塞車,觀光旅遊規劃的也不好,怎麼那麼多觀光客要來,來這到不如去北京去上海還要有看頭。我也只能笑笑,因為我也不了解它,簡單說我看它是糢糊的,猶如重慶的天氣霧濛濛,唯一清楚的是手中的地圖。
博物館外觀
挑橙子賣的婦人,與這建物有點唐突.....
博物館左側這棟建物是重慶市政府
三峽博物館
中國三峽博物館,正式全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暨重慶市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上清寺附近的人民廣場,與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相對而立。2005年6月18日,中國三峽博物館於重慶直轄8周年紀念日正式開館。
三峽博物館建築主體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總投資為6.5億元人民幣。館藏文物可達30萬件,現已有文物17萬餘件,包括三峽出土的國家二級以上的珍貴文物3千餘件。
主展區有四個:1、反映三峽歷史文化精神的壯麗三峽廳;2、反映地方歷史源流的遠古巴渝廳;3、反映重慶 城市變遷的城市之路廳;4、反映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廳。另外還有其他門個專題陳列區,它們分別是「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歷代錢幣」、「漢代雕塑藝術」、「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和「李初梨捐贈文物」。此外,博物館還擁有反映三峽人文風光的360度環幕電影、《重慶大轟炸》半景畫,以及一個國際學術報告廳、1個觀眾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廳。
三峽博物館的修建也與三峽工程有密切相關。由於三峽的淹沒範圍大,許多地方將永遠沉沒於幾米、十幾米的水下,為了盡量挽救考古方面的損失,國家投資10多億人民幣進行搶救性發掘,三峽博物館也是這些被發掘的文物的主要儲藏地。上列文章截至 維基百科 中國三峽博物館。
這畫面有眼熟...好像在台北花博有見過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位於博物館對門的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於1951年6月動工新建,1954年4月落成,外觀如同放大版的北京天壇。大禮堂最初建設時曾命名為「西南軍政大會堂」,建成後即正式命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5年改名「重慶人民大禮堂」至今。重慶人民大禮堂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建築,並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編訂出版的經典著作《比較建築史》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內43項著名建築的第二位。上列文章截至 維基百科
面對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左側就是古玩藝品街了
這天我一個人在博物館待了2個多小時,再走到對街人民大禮堂旁的古玩街閒逛,這裡感覺很像早期光華商場,只是室內空氣不佳,沒多久我就放棄尋寶的念頭,逃離這個讓人不舒服的地方了。
一旁店家正賣著〝麻辣小麵〞,這招牌很吸引我;點了一碗麻辣小麵5元人民幣再加1.5元荷包蛋解決了我的午餐。小麵的份量一點也不小,嚴格說來它就是一碗麻辣乾拌麵,不過那椒麻的味道讓人唇齒留香,這算是重慶的地方小吃吧,姪女說他們早餐偶而也吃這個;雖然我愛吃辣,但這麼重口味的早餐.....我先舉白旗投降。至於照片....對不起!太餓太好吃了就忘記拍了~~~ ^ ^"...。
吃飽喝足就繼續搭車往朝天門碼頭,雖然大姐有說晚上要過去看夜景,但我想反正閒著就白天先過去了,晚上的事....難預料;果不其然,吃完晚餐都9點了,公公說他累了,也就沒去看夜景而直接搭車回飯店,還好我白天有先見之明。
朝天門碼頭
朝天門位於重慶渝中區東北端,長江,嘉陵江交匯處,所在地三面環水,地勢中高,雖經過改造,但有長而陡峭的石梯連接江邊碼頭。江心有石磯沉浮,相傳大禹在古渝州娶塗山氏女,此後治水13年不入家門。塗山氏女佇立磯上望夫歸來,因名“夫歸石”。朝天門地扼黃金 水道要衝,為重慶主要交通樞紐之一。明初時在此修建城門,因面朝帝都南京,稱「朝天門」。1891年重慶開埠時曾於此設立海關,1927年城門因修建碼頭而拆除,現僅存城基牆垣。
朝天門現在是重慶重要的客運碼頭,建有有朝天門廣場,是市民喜愛的活動地點之一,在廣場處可以看見碧綠的嘉陵江水注入褐黃色的長江水奔流東去的景像。
朝天門碼頭有開往涪陵-萬州-宜昌沿線的旅遊船,是三峽游的起點之一。上列文章截至 維基百科
長江與嘉陵江交會處
重慶猶如一個大工地,每天都有大樓不斷增加在這天際線裡....
廣場上轟轟作響的陀螺聲
他們真的在打陀螺....拿著鞭子打陀螺
聽說這是很耗體力的運動
嘉陵江上的碼頭
兩江交會處 左邊嘉陵江右邊長江
朝天門正前方這條路直走就是批發街了
沿途還有一些攤子
朝天門正對的那條陝西路是有名的批發街,如同規模大上十倍的五分埔,舉凡衣物、鞋子、皮包、玩具....你能想到的這條路上的商場都有賣,這裡又號稱批發一條街。不過很可惜我知道的太晚了,這裡店家四點鐘就打烊,我只有匆匆路過逛了10分鐘,真是讓人扼腕。額外提到,批發街東西雖多,但也要看緊你的荷包,聽說治安是這裡的隱憂,環境衛生也不佳,想撈便宜的同時還是得注意安全。
這幾家店可厲害了,門口這些大嬸們都是代客織毛衣的,你可以在店家買毛線再請他們織,高手三天就一件了。
重慶山城特有的巷道
摩托車接送服務....也就是摩托車計程車
一旁還有棒棒軍(挑夫)在等待客戶上門
解放碑
解放碑,全稱「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本名「抗戰勝利紀功碑」,是重慶的標誌建築物之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中心地帶,這塊地方歷來是重慶的商業核心區。
解放碑並非「解放」後建的,「解放」前它就存在了。
這座建築最早興建於1940年3月12日,1941年12月31日落成,原本是木質結構,四方形,跑樓式,高七丈七尺(約26米),有旋梯可達頂端,碑頂設時鐘、方向標誌和風速風向儀,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修建,建碑的意義是: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勉勵同胞當有抗戰到底的精神,命名它為「精神堡壘」。「七丈七尺」象徵「七·七抗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精神堡壘」原址上修建「抗戰勝利紀功碑」,記全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之功。「抗戰勝利紀功碑」於1946年10月31日奠基,1947年8月竣工,鋼筋水泥結構,這座建築即是今天所見。
「據說在碑下,埋有繳獲的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彈藥;在碑中,存放著美國總統羅斯福寫給重慶人民的信,在碑身內側,刻有成千上萬的陣亡將士名字。」
1949年重慶「解放」,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把「抗戰勝利紀功碑」改為「人民解放紀念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碑沒有變,只是改了碑上的圖案和文字。上列文章截至 維基百科
解放碑旁精品名店環繞
我一路由朝天門走到解放碑廣場,與公公及大姐會合,現在“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務區(CBD)的代名詞。據悉,1997年,重慶市、渝中區政府投資3000萬人民幣,將解放碑大十字(含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改造成為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即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以中國商圈來看,除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地位暫時無法撼動外,有“西部第一街”美譽的解放碑商貿中心區(CBD)有望躋身中國第三大商圈。中國的經濟建設已不可同日而語,在重慶我看到的是不斷的建設,公路交通一條條蓋,高樓大廈比比鄰次,台灣你可得加油啊!別只是會選舉,只是會內鬥而已!
這家在解放碑旁的〝順風123〞也是很火紅的餐廳喔!
粉蒸肉...不油不膩入口及化
道地川味麻婆豆腐
解放碑夜景....越夜越美麗
今天走得有些累,明早終於要回萬州了,聽說坐巴士走高速公路還要3小時,坐船6小時,坐火車5小時,我們當然選擇坐最少時間的巴士代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