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12.jpg

11/3起個大早就是為了吃早餐來台南怎能錯過道地的虱目魚粥呢不過由於昨晚消夜場大家都Hi過頭了,太早起真的都有點精神萎靡;肯尼還在宿醉中,直接乾脆說要坐高鐵回家了,不知昨晚把他灌醉的兇手是誰 ^0^?

早餐後第一站是烏樹林糖廠,趕著搭第一班9:30的小火車(五分車),一路搖搖擺擺聽著導覽大姐說故事,體驗著五分車樸實的魅力,望著沿途風光,時間彷彿回到了50年代。(音樂:坐火車到台東,心情金輕鬆,車上一勒水姑娘,對我直直笑…台南到了台南到了賣樂車ㄟ旅客請塢湯昧記別人的行李…… )

 

IMG_0740.jpg

 

IMG_0745.jpg

 

IMG_0738.jpg

 

一直盡忠職守的老站長

IMG_0930.jpg

美麗的烏樹林糖廠建於西元1910(明治43),曾經是遠近馳名的白糖產地,而轄屬的烏樹林車站,亦曾擔任早期台南縣後壁、白河、東山與新營都會五分車鐵道連結的樞紐,在日治時期曾因生產的糖品質優良且風味獨特而獲得日本皇室採用,有「御用糖」之稱號。西元1983 年基於營業考量,結束烏樹林糖廠製糖業務,鑒於無工業及空氣污染,適合蘭花及觀賞植物等生長,於西元1989 年設立精緻農業發展中心,培育蝴蝶蘭。西元2001 年,就讀於台南藝術學院的研究生,源於對鐵道的熱愛,向台糖呈送一份「開往烏樹林」的計畫書,從此開啟五分車的新頁,俗稱觀光小火車時代來臨。(內文取自台糖烏樹林文化園區)

http://www.wslin.com.tw/?menu=about 台糖烏樹林文化園區

 

五分車體驗之旅

IMG_0749.jpg

 

小朋友有點避素

IMG_0753.jpg

 

大朋友熱情多了~

IMG_0754.jpg

 

好可愛的車箱 讓我想到福斯的T2

IMG_0762.jpg

 

IMG_0771.jpg

 

IMG_0779.jpg

 

IMG_0788.jpg

 

IMG_0805.jpg

 

IMG_0813.jpg

 

IMG_0825.jpg

 

IMG_0826.jpg

 

IMG_0831.jpg

 

IMG_0835.jpg

 

IMG_0837.jpg

 

IMG_0833.jpg

走過一甲子的烏樹林車站,完工於西元1946年,沿用木造的日式建築風格,五分車的鐵道之旅是烏樹林糖廠的最大賣點廠區內各式五分車家族讓你一飽眼福台灣僅存的『勝利號』、修復完成復駛的SL- 370號蒸汽機關車都是國寶級的鐵道文化資產還有台糖公司自台灣光復以來,所使用過的機車頭、車廂、客車等,計20多種。每周日上午10:30發車的蒸汽火車頭更是許多鐵道迷留影的焦點這次我們也很幸運的遇上了

 

IMG_0842.jpg

 

IMG_0839.jpg

 

IMG_0848.jpg

 

IMG_0855.jpg

 

IMG_0858.jpg

 

IMG_0863.jpg

 

IMG_0878.jpg

 

IMG_0890.jpg

 

IMG_0896.jpg 

 

IMG_0901.jpg

 

IMG_0903.jpg

 

IMG_0905.jpg

 

IMG_0906.jpg

 

IMG_0910.jpg

 

IMG_0915.jpg

全部人員大集合....

IMG_0918.jpg

 

IMG_0920.jpg

 

IMG_0933.jpg

 

IMG_0935.jpg

 

離開台南烏樹林糖廠後,先到嘉義新港解決民生問題,既是小吃之旅就不能錯過新港的鴨肉羹。飽食後下午的重頭戲是板頭村的交趾燒與剪黏的藝術之旅。

午餐時間來到新港奉天宮

IMG_0945.jpg

 

IMG_0952.jpg

 

IMG_0962.jpg

 

IMG_0964.jpg

 

IMG_0965.jpg


 

新港於19041906年間兩次嘉義大地震中,奉天宮受創嚴重。新港地方士紳聘請閩南地區名匠,人稱「尪仔福」的洪坤福,來新港承作廟頂剪黏與交趾陶,後來便在新港授徒,交趾陶的技術在新港繁衍,新港目前約有60多位的藝師從事交趾陶及剪黏製作,入門年資平均20年以上居多。當中藝昌陶藝廠提供臺灣寺廟修建之需,產量佔臺灣寺廟修建需求之70左右,至今新港從事交趾陶及剪黏的從業全台之冠,逐漸有「新港剪黏交趾巢」之說。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名稱源於十七世紀時,這些色彩鮮豔的器皿深受日本茶道人士的喜愛,而中國嶺南一帶古時被名為「交趾」,因此此處燒製的陶瓷亦被稱作「交趾燒」。日治時期,曾在嘉義發現裝飾在廟宇色彩鮮豔的陶瓷「尪仔」,因此交趾陶也稱為「嘉義燒」。(以上內文取自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http://www.bantaoyao.com.tw/main.php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IMG_1045.jpg

 

IMG_1001.jpg

 

IMG_1006.jpg

 

「古笨港越堤壁畫空間」在題材表現方面,本創作擷取台灣原生樹種「苦楝樹」四季分明的意象,呈現春花、夏葉、秋果及冬枝的美感,並 配合共生昆蟲及動物的佈局,以渾然天成的氣韻,交織空間、時間及氛圍的連貫,無暇地枝展於斑駁的牆面上,讓藝術如呼吸般自由傾吐於環境間。整體而言,本創 作以傳統剪黏工藝表現創新題材,透過藝師精湛的技法詮釋,讓陶瓷碗片華麗地演繹出層次與立體感,創造全台首座最大型之剪黏壁堵作品。(內文取自板陶窯藝術 介入空間 http://artplace.bantaoyao.com.tw/ )

 

IMG_1008.jpg

 

IMG_1005.jpg

 

IMG_1013.jpg

 

IMG_1014.jpg

 

IMG_1016.jpg

 

IMG_1009.jpg

 

IMG_1044.jpg

 

IMG_1058.jpg

 

IMG_1018.jpg

 

IMG_1017.jpg

 

以台灣特有植物「山芙蓉」為作品的發想。有別於眾多的花種,山芙蓉最美的開花期是在冬季,不懼寒冷的天氣,綻放美麗的花兒。因此取其精神象徵台灣人越挫越 勇,堅毅不饒的性格。而在造型上則以交趾工藝模擬山芙蓉的盛開景況。在清晨綻放著鮮白色的花朵,再漸轉為粉紅色,到了下午又漸成紅色。花色一日三變,猶如 千變女郎一般,點綴著古本港越堤,讓行經此地的旅人停駐腳步,欣賞這絢麗的景色。(內文取自板陶窯藝術 介入空間 http://artplace.bantaoyao.com.tw/ )

IMG_1037.jpg

 

IMG_1026.jpg

 

IMG_1027.jpg

 

IMG_1039.jpg

 

IMG_1040.jpg

 

IMG_1046.jpg

「新港夏夜」樂陶陶:

施作地點於北港溪鐵橋下的隧道間,由剪黏拼貼出的牽牛花叢從兩側牆面延伸到涵洞頂部,其中穿插昆蟲的剪黏以及意象化的夏夜星空和明月,製造出夏夜星空的寧靜以及蟲聲唧唧般熱鬧的夜晚。其中隧道頂端的剪黏部分更是技術上的挑戰,製作技巧相當高。(內文取自板陶窯藝術 介入空間 http://artplace.bantaoyao.com.tw/ )

 

IMG_0997.jpg

 

IMG_1048.jpg

 

IMG_1049.jpg

 

IMG_1047.jpg

 

IMG_0999.jpg

 

IMG_1050.jpg

 

復興鐵橋

IMG_1051.jpg

 

IMG_1052.jpg

 

IMG_1056.jpg

 

IMG_1057.jpg

 

 

嘉義新港板頭村是一個用交趾燒、馬賽克與剪黏裝扮的陶藝村,平凡的小農村沒有傲人的觀光資源,卻是傳承台灣廟宇交趾陶與剪粘藝術的重鎮。在台灣生活美學運動下,由文建會主辦,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協辦,以柔性藝術形式重新塑造農村生活美學,並由板陶窯主陳忠正支持提供交趾陶材料下,村民開始以交趾陶結合馬賽克拼貼手法,為村莊堤坊、村落圍牆和建築牆面著手裝飾。將板頭村妝點出有別於一般農村的彩陶文化,也大大的提申了觀光資源。

http://artplace.bantaoyao.com.tw/ 板陶窯藝術介入空間系列

 

非常壯觀的梵谷系列圍牆

IMG_1065.jpg

 

IMG_1063.jpg

 

IMG_1066.jpg

 

IMG_1067.jpg

 

IMG_1068.jpg

 

板頭村可愛門牌

IMG_1086.jpg

 

小羊與孩童系列圍牆

IMG_1103.jpg

 

IMG_1090.jpg

 

IMG_1089.jpg

 

IMG_1104.jpg

 

IMG_1105.jpg

 

IMG_1108.jpg

 

IMG_1127.jpg

 

IMG_1128.jpg

 

IMG_1130.jpg

 

IMG_1133.jpg

 

IMG_1134.jpg

 

IMG_1135.jpg

 

IMG_1137.jpg

 

IMG_1138.jpg

 

IMG_1140.jpg

 

IMG_1145.jpg

 

IMG_1147.jpg

 

IMG_1141.jpg

 

IMG_1148.jpg

 

造型各異的遊園車

IMG_1157.jpg

 

IMG_1161.jpg  

以上是正常版的板頭村介紹........接下來........@@ ^0^ ㄎㄎㄎ.......請看〝群魔亂舞〞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胖胖熊 & DEN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